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洒在课桌上,有人会不自觉地摆弄文具,有人则盯着窗外发呆。这些看似无意识的动作,实则是内心波动的信号。教师或许可以准备一些彩色的纸张,让学生在空白处随意涂鸦。不需要评判画作的优劣,只需让他们用笔尖把那些难以言说的情绪画出来。画笔划过纸面的沙沙声,会像一场无声的倾诉,让压抑的念头在色彩中消融。
走廊上偶尔传来欢快的笑声,但更多时候是沉默的。或许可以设置一个"情绪晴雨伞"的角落,那里放着不同颜色的伞,每把伞对应一种心情。当学生感到焦虑时,他们可以选择蓝色的伞,用手指在伞面上写下烦恼;当想要释放压力时,红色的伞可能更适合,让他们的脚步在伞下变得轻快。这种具象化的选择,能让抽象的情绪找到具体的出口。

有人习惯用运动来转移注意力,跳绳、拍球、追逐影子,都是不错的方式。但运动不等于宣泄,它更像是一种温和的释放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器材,比如沙包、呼啦圈,让学生在自由活动时找到节奏。当身体开始律动,那些藏在心底的烦恼也会随着动作逐渐消散,就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。
午后的阳光总是格外温暖,有人会选择坐在窗边看云。云朵的形状变幻莫测,像极了情绪的起伏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云的变化,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的形态,比如"像一只奔跑的兔子"或"像一片飘落的树叶"。这种观察不仅能让注意力从压力中抽离,更能让想象力在自然中自由生长。
课间十分钟,是学生与自我对话的珍贵时光。它不需要刻意的安排,但需要被温柔地对待。当教师放下教案,主动询问"今天过得怎么样"时,当同学之间分享一个轻松的笑话时,当操场上的风吹动发梢时,这些微小的互动都在悄悄修复着被课堂磨损的心灵。时间虽短,却足以让紧张的神经得到片刻的舒展,让紧锁的眉头找到一丝松动的可能。

最新评论